提升小麥自給率,新鮮國產小麥端上桌

1摘 要

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我們每天所吃的麵條、餃子、吐司、麵包、饅頭、蛋糕和餅乾等等都含有小麥成分。根據109年農業統計年報臺灣人每人每年吃掉了38公斤的小麥,直逼44公斤的稻米,意味著小麥製成食品已經漸漸成為臺灣人的主食。小麥是充滿營養價值的穀類,由胚芽、胚乳與麩皮組成,強身保健之功效使消費者更偏好選擇全麥產品。雖然國人對小麥需求提升,礙於種種因素,臺灣小麥高度仰賴進口,在農改場努力下推出了不同筋性、適合臺灣種植的栽培種,為小麥栽培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2章節目錄

一、前言

二、小麥製成的麵食是如何走入臺灣人的生活中?

三、適合臺灣的小麥在哪裡?

四、多吃小麥給你滿滿營養、提升你的抵抗力

五、烏俄戰爭對小麥的影響

六、提升小麥自給率,讓國產小麥溫暖你的胃

3內 文

一、前言

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我們每天所吃的麵條、餃子、吐司、麵包、饅頭、蛋糕和餅乾等等都含有小麥成分。根據109年農業統計年報臺灣人每人每年吃掉了38公斤的小麥,直逼44公斤的稻米,意味著小麥製成食品已經漸漸成為臺灣人的主食。小麥是充滿營養價值的穀類,由胚芽、胚乳與麩皮組成,強身保健之功效使消費者更偏好選擇全麥產品。雖然國人對小麥需求提升,礙於種種因素,臺灣小麥高度仰賴進口,在農改場努力下推出了不同筋性、適合臺灣種植的栽培種,為小麥栽培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二、小麥製成的麵食是如何走入臺灣人的生活中?

稻米是國人的主要糧食,隨著世代演進,跨國界交流頻繁,在臺灣這個自由國度出現了各國、各式美食,而米飯早已不是填飽肚子的唯一選項。早在清朝,隨著漢人開墾移居帶著米食習慣來到臺灣,經歷了日本統治到臺灣光復,隨政府撤退的北方榮民將麵食習慣也一起帶了過來。當時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為...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Relat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