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的加值應用趨勢分析- 隱藏的「X」線?!量多下未來加工的可能性

1摘 要

紅龍果產季於5~12月,因喜氣的外觀,成為傳統民俗過年祭祀的熱門水果選項。近年產量逐年攀升,紅龍果卻因量多而出現價跌的現象,導致單價與產量呈現相反的走向,恰巧像是英文字母的「X」。顯見量多價跌產業情況急需透過外銷或加工等手段來平衡國內紅龍果的利用與價值,因此本文將針對目前國內外紅龍果的加工應用趨勢進行分析,探討紅龍果產業未來在國內外的加工產業中,擁有哪些應用機會及加值可能性。

2章節目錄

  1. 前言
  2. 亞太地區紅龍果素材應用領域與市場概況
  3. 紅龍果市場趨勢—護膚及彩妝品(萃取物添加)、營養飲料(發酵物添加)
  4. 國內現有紅龍果加工產品
  5. 結論—提升紅龍果之全果利用潛力

3內 文

紅龍果or火龍果?原來有正確的名稱!

紅龍果或火龍果,相信正在觀看此篇文章的讀者一定兩種說法都聽過,部分民眾會認為紅龍果為紅肉種,火龍果為白肉種,但其實早在2008年果樹品種審議委員會已統一正名為「紅龍果」,火龍果為別稱。外觀特殊搶眼的紅龍果(學名:Hylocereus undatus (Haw.) Britt.),又稱龍珠果、仙蜜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Hylocereus)植物的果實,原產地為中南美洲,在臺灣的歷史可追朔至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至今已有300年栽種歷史。紅龍果最初引進的「蘩(蕃)花種」,因結果率低[1],並未成為經濟作物而是被視作觀賞作物,至今鄉間的宅第圍籬仍可見到紅龍果的蹤跡。而後自越南引進的紅肉種(大紅)、白肉種(越南種) [2]因品種特性結果率高且經各方研究單位的改良及推廣,成為臺灣主要栽種品種。

紅龍果產業概況

目前就109年種植面積來看,全臺栽種面積為2,879.6公頃,臺灣主要產地為南投縣(510.3公頃)、彰化縣(502.3公頃)....

 

[1]劉碧鵑. (2010). (農業試驗所特刊第 144 號) 台灣紅龍果的栽培. 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19.12出版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本文已同步刊登於豐年雜誌2022年7月號第72卷7期 p.74-79。
※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85545

Relat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