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23 ScienceDaily】
菌膜(Biofilm)是一群微生物細胞由自身產生的胞外多聚物基質所包圍而形成的結構化組織,主要附著在浸有液體的惰性或生物表面上。然而這些菌膜結構中的常駐細菌,通常對抗生素具有抗性。賓厄姆頓大學的研究小組研究證明,兩種重要的人類病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P. aeruginosa和假單胞菌S. aureu能夠形成這樣的菌膜結構來對抗生素形成抗性,同理,該團隊也指出透過消除丙酮酸可以誘導這些細菌產生生理改變,包含1.導致菌膜結構分解,2.促使這些細菌對抗生菌更具敏感性。
研究小組指出,透過將受感染的燒傷創傷處於消耗丙酮酸環境條件中不僅減少了這些傷口中的細菌,而且還能夠利用抗生素妥布黴素有效殺死菌膜細菌。以目前的抗生素治療方法來看,很難治癒這類菌膜感染的傷口,而透過這種消除丙酮酸誘導菌膜裂解的附加療法,可將抗生素療來發揮最大效果,透過這樣的聯合療法,明顯比單獨使用抗生素來的有效。
該療法對傷口護理的最大意義,主要是可透過消耗丙酮酸改善常規抗生素療效,降低菌膜內抗生素拮抗作用的發生,提高傷口護理與癒合效果。該研究團隊正與佛蒙特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團隊計劃開發以丙酮酸消耗為基底的治療方法。
參考網址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4/190423133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