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作物在印度申請專利的未來

【2018/04/11 Forbes India, HindustanTimes】

基因改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GM crops)在專利保護上一直是具爭議的議題。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新作出的判決,BT Cotton案,拒絕授予孟山都(Monsanto)公司關於基因轉殖應用的專利權(WO2000026371)。BT Cotton案的爭執技術,是利用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讓棉花製造能驅除紅鈴蟲(Bollworm Insect)的蛋白質。

蘇雲金芽孢桿菌的基因片段是孟山都公司透過生物技術方式植入棉花,創造出新的棉花品種(Variety);隨後,該基因是透過傳統雜交方式轉移到其他品種。孟山都是世界主要參與此技術開發的廠商,並同時與另外一家棉花種源開發公司Nuziveedu在印度掀起多起訴訟。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Delhi High Court)特別對1970年版印度專利法的第三條進行解釋,其中第三條第j項規定可以專利的客體排除「植物或動物的整體或部位,包括種子(Seed)、品種(Variety)、和物種(Species),以及生產動植物的主要生物學方法」不過「微生物(Microorganism)」則不在此限[1]

孟山都主張人為的DNA片段並不存在於自然中,且不為動植物的整體或任何部位,不過法院認為本案所爭執的遺傳序列片段(Nucleic Acid Sequence)單獨存在並無法運作,並且在基因滲入後還需其他步驟才能讓基因片段適應;因此,基因片段並非「微生物(Microorganism)」。

另外。法院亦認為本案所使用的方法,明顯的落入主要生物學方法中(falls within the ambit of ‘essentially biological processes’);同時,引用近期歐洲專利局見解,指出透過主要生物學方法獲得有關於植物或動物的發明不能獲得專利權。不過,德里高院提起,依據動物品種以及農夫權保護法,本發明仍是可申請新品種保護的客體。

在印度品種以及農夫權保護法下,新品種將允許農夫自行育種。本案經德里高院後持續上訴,不過對於孟山都以及農業生技產業而言,均屬有重大影響。最高法院審判庭日前先對本案提出了聲明,指出「不傾向維持德里高院的見解」[2];故本案發展仍有變數。

《產業發展中心蔣大展摘譯》

 

 

 

 

[1] Patents Act, 1970 Section 3(j) plants and animals in whole or any part thereof other than microorganisms but including seeds, varieties and species and essentially biological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 or propag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2] “We are not inclined to stay... Application seeking exemption from filing certified copy of the impugned order is allowed. Issue notice...”


參考網址

http://www.forbesindia.com/blog/economy-policy/the-future-of-genetically-modified-crops-in-india/

Relation
相關文章

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