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19:13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即時報導】
白蝦是目前國際上最重要且發展最迅速的海水養殖蝦類,台灣引進後近年卻飽受病害之苦,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與畜衛所合作,建立一貫化的白蝦生物安全防疫養殖管理模式,除將成果落實產業應用外,首度嘗試結合太陽能光電設施,輔導向陽農業生技公司屏東枋寮場利用太陽能溫室飼養白蝦,今年2月放養的蝦苗,現已達種蝦規格的大蝦,成功開創「漁電共生」創新養殖模式,為業者創造額外收入。
向陽公司為促進國內白蝦養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今天在農委會見證下,將1萬2000尾SPF(無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 free)大白蝦贈予2家SPF白蝦繁殖場作為繁殖用種蝦,以具體行動支持生物安全防疫概念。
農委會說,3家業者都是畜衛所與水試所共同輔導的SPF繁、養殖場,向陽公司是去年甫進駐水試所育成中心的水產養殖產業新秀,在水試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輔導下,利用自行建構的太陽能溫室,建立SPF白蝦養殖環境與培育技術,東港中心提供的SPF蝦苗在今年2月首次放養,如今已達每公斤15尾種蝦規格的大蝦,並經畜衛所檢驗合格。
水試所說,白蝦2017年全球產量達497萬公噸,佔所有養殖蝦類總產量600萬公噸的83%,台灣於1985年引進,自1998年後才逐具規模,並發展出以虱目魚或鱸魚為主、白蝦為輔的獨特魚蝦混養模式,最高年產量曾達1萬3500公噸,但近2年因病害嚴重,2018年產量減至7979公噸;水試所和畜衛所合作,建立從種蝦培育到成蝦養殖一貫化白蝦生物安全防疫的單養管理模式,已可確保一年3期養殖,每平方公尺年產量可達10公斤以上,存活率超過8成。
農委會為解決白蝦養殖產業結構問題並協助國內業者建立防疫型生產模式,由水試所、畜衛所、台灣海洋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共同執行「白蝦繁養殖產業技術輔導」計畫,今年上半年辦理27場次觀摩會,除提供業者客製化輔導及養殖問題解決方案,將科研成果落實於產業應用外,也藉以建立示範場域,期望能夠由點而面,全方位帶動白蝦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東港生技研究中心主任吳豐成說,向陽公司於2017年起與水試所合作進行太陽能光電應用於文蛤養殖試驗,2019年養殖對象擴展至白蝦,並技轉水試所的高產能SPF白蝦繁殖技術,目前已成功建構結合太陽能光電的設施化室內SPF白蝦養殖場,並順利育成SPF成蝦;未來若能進一步結合光電設施,除可創造更多元的創新養殖模式外,也可為養殖業者帶來額外的收入,可謂一舉數得。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參考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690142?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