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以智慧農業改變耕地零碎困境

【2021/02/26, AgroPages】

隨著印度人口快速增加、消費者意識崛起、可用耕地減少,以及不斷攀升的糧食需求現況而言,未來可能存在糧食生產供不應求的隱憂。根據印度農業研究理事會(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ICAR)的估計,到2030年,對糧食穀物的需求將增加到3.45億噸,與現今糧食總生產量仍有一段差距。

以自然環境而言,印度具有遼闊的耕地,囊括了 15種農業氣候區,幾乎擁有所有類型的天氣條件與土壤類型,並能以此基礎種植各種農作物。目前印度是香料、豆類、茶、腰果和黃麻的最大生產國,也是大米、小麥、油料、甘蔗和棉花的第二大生產國。然而即便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多數印度農民仍面臨作物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其主要的障礙在於印度約有85%農業用地屬占地小於兩公頃的小型農場,大多數農戶主要是維持生計而進行耕種、缺乏信貸管道和合法債權人、機械化程度低、基礎設施不足,進而難以發揮本身農業潛力。

但基於有利的天氣和土壤條件、近年消費者對於各種食品的需求快速增加、政府積極投資生產基礎設施、廉價信貸提供,以及市場推廣和出口促進…等,上述之財政激勵措施吸引了許多業者和新創企業在農業創新、發明、研發和其他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例如新創公司AgNext,藉由機械視覺、光譜分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技術,可在約30秒內分析農產品品質,進而取代過往僅以人眼確認農產品品質進而概略定價的方式,達到精準評估農產品定價,消除中間商的剝削,進而解決農業供應商中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問題。新創公司Freshokartz則透過40個數據中心和手機應用程式的網絡為12萬農戶提供了基於土壤數據的栽種和施肥建議,進而向農民提供合適的優質種子,農藥和肥料。新創公司Hydrogreens則是針對目前印度家畜乳產量低下,且飼料成本高昂的困境,向乾旱地的農民提供「Kambala」的垂直氣候控制生長系統。此系統即便在有限的空間與水源下,每日仍能收穫20-30公斤的高蛋白飼料,且即使在極端溫度下也可以依靠太陽能運行,減少飼料成本,進而提高印度家畜乳生產效率。

綜上所述,印度正在努力將農業中的所有挑戰轉化為機遇,藉由新技術的導入,例如透過土壤數據進行精準農業、利用人工智能實現農業機械自動化、傳感器和無人機將能幫助農民以更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環境數據收集與測繪,以及使用奈米技術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性,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解決目前農產業困境,重新打造以智慧農業為基礎的未來。

 

《產業發展中心 產業分析組 郭唐帷摘譯》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參考網址

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8010.htm

Relation
相關文章

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