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0 21:26 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即時報導】
過去蔬菜育苗場人工栽培,雖有溫室設施,但氣候變異大,業者時常來不及應變造成損失,農糧署與農試所等單位合作,利用原端程控系統以及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協助育苗場取代過往紙本紀錄進銷存,讓看天吃飯的育苗業者可以放心吃飯、好好放假。
溪州鄉富田育苗農場主要栽培高麗菜和包心白菜,銷往北中南地區,第二代接棒的林家宏指出,他原是農業門外漢,發現傳統育苗場面對氣候驟變常常在夏天西北雨季時常難以好好吃頓飯,就怕突然暴雨,得趕到現場關溫室氣窗捲陽。
育苗場大都有多本手寫記錄簿,但業者一人分飾多角,又要排程出貨、澆水管理,客戶也沒有系統管理,對於年輕一代接手也成阻礙。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指出,蔬菜育苗屬於勞力密集的精緻產業,栽培過程容易缺水、抵抗力弱,隨時需要觀察環境變化,調整對應控制參數,就連年節假日也不得閒,農業單位利用感測器偵測及自動記錄與種苗生長有關環境因子,並傳輸到雲端伺服器,即便管理者不在現場,也能透過手機查看設施內外氣候資訊,控制啟動遮陰網、循環風扇等設施,明年將推廣到其他蔬菜育苗場使用。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參考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25/3451655?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