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
-提高宜蘭地區「卡蜜拉」春季溫室袋耕產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林文華 副研究員
俗稱新疆瓜的脆質哈密瓜為宜蘭壯圍等地特色作物,廣受消費者喜愛,每年為當地創造極高產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因應近年氣候不穩定導致減產問題,篩選出當地溫室生產最具潛力,消費者接受度佳之卡蜜拉品種,推廣在地種植。
該品種無論在外觀、品質、糖度及採收率均大勝傳統品種新世紀,且官能品評也最受青睞,廣受當地哈密瓜農的關注,是宜蘭當地溫室生產的新星;惟在農友慣行栽培下有果實較小問題,尤其溫室內袋耕栽培更為明顯。為改善果實大小,花蓮農改場整合定植期調節及留果技術等兩個核心優化技術,開發「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可顯著提高宜蘭地區春季設施袋耕生產卡蜜拉品種產量,且維持瓜果優良品質,有效提高農民或業者之獲利。
「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係整合定植期調節及留果技術等兩個核心技術。定植期調節乃針對早春氣候特色,透過定植、授粉至採收期分析提供較佳種植期建議,可降低生產風險並有效提高增產之機率;留果技術則透過動態調節單蔓留果模式,有效增加一株一果慣行生產模式之果實大小,達成增產的目的。
經3年於宜蘭地區設施內進行春作袋耕多批次試驗,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30%以上 (29-41%不等),且糖度可維持販售水準,不因產量增加造成糖度及品質下降,經多次試驗測量採收瓜果,中心果肉可維持15 oBrix以上,符合高品質哈密瓜販售標準,且果肉質地更能保持特有爽脆口感。
使用本技術進行溫室袋耕生產,不需調整種植密度、不需大幅改變植株理蔓模式,不須額外使用生長激素或其他化學藥劑,對生產者及環境友善。
宜蘭及北部地區溫室生產哈密瓜的面積通常比中南部小,且不同期作還有生產種苗、盆花等需求,因此常透過袋耕方式種植第二作物來提升溫室利用效率,本技術針對袋耕進行產量優化,值得這些地區溫室生產農友參考利用。
表. 運用「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提升宜蘭春作設施袋耕「卡蜜拉」哈密瓜產量 |
||||
試驗年度 |
產量(kg/ha) |
增產效果(%) |
|
|
處理組 |
對照組 |
|
||
2020 |
15,239.8 |
11,727.3 |
29.95% |
|
2021 |
23,120.0 |
17,772.6 |
30.09% |
|
2022 |
20,388.2 |
14.483.3 |
40.77% |
|
栽培密度:設施內約1700株/0.1 ha
▲宜蘭春作「卡蜜拉」哈密瓜
▲宜蘭春作溫室袋耕哈密瓜
▲運用「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生產之宜蘭春作「卡蜜拉」哈密瓜,單果重可提升30%以上
▲運用「哈密瓜設施袋耕管理技術」之宜蘭春作「卡蜜拉」哈密瓜著果良好
TATM快訊 (moa.gov.tw)
技轉公告連結
相關新聞
若您對以上技術感興趣,請來信或來電與我們聯絡
Email:tatm@mail.atri.org.tw
游嘉琪03-5185118/ 林佩萱03-5185161